孙莉莉,农工党党员、抚顺市第二医院内科门诊副主任、主任医师。随辽宁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前往湖北武汉参加一线疫情救治,目前在雷神山医院A11病区工作。
在得知武汉疫情之初,孙莉莉就第一时间向院领导递交了请战书,她在请战书中写到“身为医者,怎忍旁观坐望?正需吾等奋勇,亲临一线,履解困渡厄之职,行救死扶伤之责,吾虽年至半百,不复筋骨精力之盛,而壮心未减,秉无须扬鞭自奋之志,特请缨前往,以尽绵薄。上为国民分忧解难,下为吾子身教言传。余行医近三十载,久在呼吸一科浸淫,虽不敢称专擅,但所经所见可谓多矣,且不避危险艰难,当能胜任武汉之行。至彼地,自诺恪尽职守,兢兢业业,夙兴夜寐,鞠躬尽瘁,定不负我医大盛京分院之威名。”
经过战前培训,孙莉莉于14日晚6时正式投入到雷神山医院阻击疫情的战斗中。
在雷神山医院时,她一直在关注《指南》,第四版、第五版、第六版、第七版,及时地与已经在武汉驰援的同事交流业务,关于防护措施、治疗经验等。因为病情疫情随时有变化,她希望通过学习及时掌握最新治疗方法,希望治疗效果更好些,方案更精准,帮助尽可能多的患者早日出院回家。
不是不知道前方有危险,但是使命初心让她燃起了必胜信念。
作为医者,救死扶伤是天职,唯有勇往直前才有胜利希望。50岁的孙莉莉,始终以老党员、老大姐来严格要求自己,身先士卒做表率。
武汉与东北迥然不同,这里湿冷交加,值班时她常常彻夜难眠;语言方面,武汉方言她几乎听不懂,有些上岁数的患者不会讲普通话,她只好请当地同事帮翻译,并自学简单的武汉方言;代谢方面,为了节省防护服,强制把自己调整成了至少6小时以上不吃、不喝、不排的“战时生物钟”;治疗患者时是医生也是亲人,时时疏导,时时鼓励,希望患者能够渡过身体和心理上的难关,早日出院与家人团聚,也希望口罩后面的医患彼此虽然记不住姓名、长相,但能记住那份特殊时期的信任与关爱。
面对种种困难,她积极发扬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”的精神,攻坚克难从不退缩,影响带动了一批年轻同志,大家在共同奋战、彼此鼓励中增强必胜信念。当她值班时,得知所管患者从重症患者转为普通患者,当患者从普通患者顺利出院时,50岁的她内心的激动无法描述,特意让同事为她拍照留念。照片中的她为自己点赞,为同事点赞,为伟大的祖国点赞!
请战书中她说:“亦余心之所向兮,虽九死其尤未悔”。
真诚的话语,坚定的信念,从未相当英雄的她,从未想到会得到那么多的关注、关怀,让她倍感温暖、信心倍增。在英雄的城市,孙莉莉——逆行英雄,好似最美的迎春花,在这个特殊的春天,面朝胜利,英勇绽放!